本文是来自行业十年老鸟的投稿,分享给大家。以下是正文:
刚结束一周的迪拜电子烟展,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电子烟展,对于此次在迪拜展的所见所闻所想,忍不住吐槽几句。
实在大,每个展位都很大;人多,羊毛党比例超高;产品真多,但亮点新品少;
就这次展会所见所闻而言,简单分享两个面。
首先聊聊悲的方面:
1、主办方的割韭菜操作,让人大跌眼镜
展会第三天,在续约展位之际,主办方仍旧希望各参展商加大原本已经超负荷公司体量的展位面积,其操作让人大跌眼镜。本届展会现场基本没有小展位,都是大展位,主办方却仍旧在无限制扩大每个参展商的展位面积,各家企业预算有限,行情又在下滑,这操作无疑是雪上加霜。难道要让各家企业的市场预算只用在迪拜这个展会上?他能覆盖全球各个市场的订单?
2、主办方的歧视操作,让“中国大军”无可奈何
面对超60%参展商都是中国企业的展会,主办方的操作也让人无可奈何。第一,中国参展商价格普遍远高于本土及国际展商;第二,中国参展商除却少数资质高的品牌之外,大部份的展位偏差,甚至于有一个中国馆在一个死角,毫无人气!作为一个主办单位,做出如此歧视操作,为什么中国企业仍旧趋之若鹜?
3、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卷死中国企业?
展会现场看到的新品少,大家都不太愿意去持续开发新品新技术;产品利润微薄,面对市场人气寥寥?大部分不抗打。
4、口含烟作为展会新品类,中式口含烟不抗打
采访过十几家口含烟批发商及展商,普遍反馈中式口含烟并不受市场认可;印度及欧洲的口含烟却人气爆棚,为何?
除了供应链及产品技术需要提升之外,渠道方面也需要持续发力,否则我们将看到的是,在印度及欧洲的口含烟工厂、品牌持续加码发力下,中式口含烟的机会和份额将逐步被压缩。当然,目前短期内在电子烟渠道优势下,中式口含烟仍旧有一定时间的发展机会。
悲观一面聊完,最大的感触是在新型烟草领域,中式企业要互相支持、抱团,切莫在后半场发力阶段内卷无力、外卷无“米”。
再来聊聊喜的方面:
1、现场最出彩的几个品牌代表,尤其是Elfbar/Lost Mary/Yooz等人气很棒,在品牌营销上出圈,当然这个是资金的支持。
2、在新品新技术上,仍旧有十几家公司在持续发力,在探索;在接下来一大段时间的产品瓶颈期内,相信这些有技术新品开发的企业,能得到更高的关注度与发展。
3、细分赛道内,加热不燃烧、电子水烟的企业有十几家,热度较弱但是产品方向以及定位得到诸多渠道的认可,未来可期。
4、口含烟赛道,中式工厂及供应链在发力,有望在印巴欧的圈层内杀出一条出路。
最后想说的是,在各国法规陆续落地的期间,大家多寻求品类机会,控制现金流安全,在全球各个市场扎根落地深耕,是未来大家需要持之以恒的路子。